close

中國社會演進 不應止於奧運

 轉貼自(明報)8月9日 星期六 05:10

【明報專訊】國家主席胡錦濤    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設國宴,接待到北京    出席奧運    會的貴賓,只見110多位外國國家元首、政府首腦、王室代表、地區領導人和國際組織代表及其配偶,排成一行,逐一趨前與在北大廳前迎候的胡錦濤及其夫人劉永清握手,這一幕與歷史上中國盛世之時萬邦來朝的描繪契合。作為主人家,以國家禮儀迎候一衆貴賓,隆重而莊嚴,這一幕應該是正常的,胡錦濤肯定沒有藉此自抬身價之意,只是中國人的歷史感特別厚重,才會有萬邦來朝的聯想而已。

不過這一幕,也揭示着中國透過奧運會,展開與各國和國際社會交往新的一頁。正如胡錦濤在國宴祝酒詞強調,「北京奧運不僅是中國的機會,也是世界的機會。我們應該通過參與奧運會,弘揚團結、友誼、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,促進世界各國人民溝通心靈、加深了解、增強友誼、跨越分歧,推動建設持久和平、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。」這番話,顯示中國並不是關起門來辦奧運,而是要藉着奧運,與世界作更深層次的溝通和交往。

北京奧運的界面作用

讓中國與世界深層次接軌

因此,昨日本    報「社評」把北京奧運,視作中國人要履行兩個約會,一個是與民族歷史之約,圓百年奧運之夢,另一個是履行對世界的承諾,請全世界來驗收北京奧運的成果。今日我們要進一步指出,北京奧運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一個交匯點,希望北京奧運成為中國進一步開放、與世界作更深層次接軌的界面。

其實在籌辦過程中,北京奧運早已發揮界面作用。今時今日,奧林匹克精神已經超越現代奧運創始人顧拜旦所提出的「更高、更快、更強」的口號,跨越競技體育範疇,滲透到政治、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的各方各面,成為全人類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現在許多人抗拒奧運與政治掛鈎,實際上只是認為不應該利用奧運,透過政治手段來謀取政治利益而已。在民間層面,奧林匹克精神不經不覺之間,已經成為行為的準則,也走入了千家萬戶,融入在人們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,透過愈來愈多人躬親力行,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因而更豐富和得到提升,促進了世界的、和平、友誼、進步和發展。

事實上,1993年北京首次申辦奧運會的時候,是六四    事件之後第四年,當時國際間對於中國當局處理六四事件的手段,還是採取嚴厲批評態度,中國當局為了爭取國際支持,連魏京生也提早釋放。因此如果說奧運不涉政治,乃自欺欺人之詞。2001年北京再次申辦奧運,對於賦予人民較多自由權利方面,也曾經有所承諾,例如在三個公園劃出示威區,供民衆在有管制情况下,行使示威權利;又例如一向被禁足到內地採訪的個別香港傳媒,也可以正式派記者採訪奧運會。這些例子,都是中國履行申辦奧運的承諾。

再就操作層面而言,因為要辦奧運,中國當局在應對一些事態時,明顯地採取較容忍和較開明的做法。例如3月間藏獨分子在拉薩和一些藏區發起的騷亂,手段之暴烈,使人震驚,之後奧運火炬在境外傳遞過程中,遭到藏獨及其支持者干擾、衝擊,中國當局的應對基本上克制和低調,還正式開展與達賴陣營的接觸商討,顯示中國當局不欲因為藏獨鬧事而影響北京奧運。至於一向予人敬畏的公安人員,粗暴對待香港記者,遭到指摘之後,當局也適當地表達歉意;另外是昆明兩輛巴士爆炸、疆獨分子在喀什發動暴力襲擊,當局都迅速詳細公布事件,這些做法過去較少見。

「奧運假期」過後

寬鬆氛圍隨之結束?

從這些事例看來,中國當局為了爭取北京奧運順利舉行,以較寬鬆手法處理一些衝突矛盾,使得社會好像放了一個「奧運假期」。現在值得關注的是當「假期」結束後,原來較寬鬆的氛圍,會否又回歸繃緊狀態。例如那三個公園的示威區,會否因為奧運結束而撤銷,連裝模作樣也懶得做了?

中國社會當然不會因為一次奧運,就出現翻天覆地變化,期望奧運成為促成中國社會改革的工具,也不切實際,但是奧運的確成為一個界面,中國社會開放程度和國際普遍的標準,在這個界面交匯。雖然其間存在中國當局的現實考慮,但是奧運作為一個界面,在一些方面確實推動着中國社會的發展,而人民在過程中,也享受了較寬鬆的環境。

中國藉着北京奧運,已經表現出令人矚目的國力,單以開幕式的金雕玉砌場面,就使人看到中國以金錢堆砌場面的能力。過去30年改革開放所創造物質文明,從北京奧運的硬件建設,已經表露無遺,中國社會的軟件建設,如果藉着奧運這個界面,使一些普世價值能夠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,那是更大的成就了。因此奧運之後,中國社會不應該打回原形,應該朝着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。

 中國一定要提升人民質素, 道德, 改善生活及提倡文明, 繼而推行健康民主, 不要像一個爛了心的蘋果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owan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